巴州计划投资7.86亿元建设5个旅游综合体项目
光泽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已在中国的30个城市举办共52届,成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和社会公认的综合性品牌交易会。浙商精神是支撑浙商开拓进取的原动力作为一名浙商,南存辉表示:浙商精神是浙商的文化内核,是支撑浙商开拓进取的原动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浙商敢闯敢试、创业创新。
记者在鲁家村采访的几天里,看到18个农场,家家有特色,个个不重样,融合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大花园,在里边,光村民当导游的就有1000多人。南存辉表示,正泰集团已成为发、输、储、变、配、用电气行业全产业链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3月23日上午,省住建厅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除了城市河道整治、污水管道埋设,运河的综合治理还包括了河段道路绿化、景观公园建设等相关工作,这也是和百姓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
东新乡片区(象湖新城,即昌南新城)征收面积40万平方米,征收范围内将推进大洲村城中村改造、桃新大道建设、抚河故道景观及湿地公园建设、赣江风光带南延工程建设、地铁4号线建设等。3月24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倒计时30天暨动漫进乡村活动启动仪式在淳安县下姜村举行,市委宣传部部委、市文创办(节展办)常务副主任周晔发布了中国动漫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藏品的公告。
南存辉说,做企业钱来得越快往往去得也快,所以要踏踏实实地增强企业本领。
第三节开场后更是广厦队气势如虹,进攻全面开花,将两队的分差扩大到24分。
手术之后,老黄一直住在医院的康复病房,有专业的医生护士照料,可根据医保政策,病人最多只能住院3个月,黄女士不得不寻找起下家。专业运动队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开展,继短道速滑、冰壶等冰上项目成立省队外,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雪上项目成立省队的计划也相继提上了日程。
其中亿打造抚河故道湿地公园。
2014年11个干流监测断面Ⅴ类达标率仅为%(Ⅳ类5个、Ⅴ类3个、劣Ⅴ类3个),水质实现重大改善,其中45个支流断面监测达标率(Ⅴ类或以上)达%,较2014年33个支流断面监测达标率%,提升近70%。应当发现而没发现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压瞒不报是渎职。
产业制造基地主要分布在温州、杭州、上海、嘉兴、咸阳及德国、马来西亚、泰国、埃及、巴基斯坦、伊朗等地。
光泽他意识到,可能是因为下午店内太忙,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小狗自己离家出走了。
《科模小创客》STEAM课程演示、手推纸飞机体验赛、烈风遥控赛车体验赛……丰富的活动让该校2000余名师生共同享受了这次科技模型大餐。天冷时,张巧珍还送来电烤炉。
巴州计划投资7.86亿元建设5个旅游综合体项目
拜殿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局部)
古柏
自新郑市西行13公里,有辛店镇欧阳寺村,在一片青葱麦田和粉红桃林间,长眠着一代文宗欧阳修。那个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人,来时该是“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900多年来,无数人前来拜谒,一束花,一壶酒,香烟袅袅不绝。
◎江西“醉翁”埋骨河南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6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第二年,66岁的他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家中逝世,皇帝赐欧阳修为太子太师,谥号文忠,追封兖国公。
三年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9月,欧阳修安葬在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祖籍江西吉州永丰(古属庐陵郡)的欧公,常自称“庐陵欧阳修”,思乡之情溢于言表,然而他故后,为什么没有归葬故土?
福建学者徐荣晖考证,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长于随州(今湖北随县),科举、仕宦都不在江西的欧阳修,一生中仅仅回乡两次。
欧阳修4岁时,母亲带他回乡葬父,这是他第一次回乡。之后由于生活所迫,他和母亲流落他乡。42年后,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他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任职时,母亲去世。46岁的欧阳修扶着母亲的棺柩,一路南下,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把母亲归葬到父亲的身边。
他把父母合葬在泷冈的蟠龙形墓地,又把早年故去的、自己的两位夫人胥氏、杨氏葬在父母的不远处。事毕,欧阳修舒目细观,眼前的泷冈凤凰山,远山近水环抱,翠林荻花相绕,便触景生情,手指山中一地说:“此处他日当葬老夫。”
欧阳修原计划在故里多住些日子,为父母修建墓园,却接到了岳母去世的噩耗,他心急如焚,只得提前北返。谁知这一去,他与故乡只有梦里相见。
嘉祐年间,欧阳修惦念父母坟茔,七次向皇帝上奏,言辞恳切,请知洪州(今江西南昌),想到故乡任职,皇帝却一直不放他出远郡。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欧阳修在山东青州(今山东益都)为官时,体弱多病,更加怀念父母,思念家乡,就把早年撰写的《先君墓表》精心改为《泷冈阡表》。其文情真意切,读来让人潸然泪下,被誉为“千古至文”。欧阳修寻得一块墨绿色大青石,自撰其书,一碑双表,正面刻成《泷冈阡表》,碑阴刻上《欧阳氏世次》,派官吏送碑回乡,立在父母墓地的侧旁。
两年后,欧阳修与世长辞。有人说,按照北宋朝廷的规制,天子近臣的墓葬必须在京城300里以内,欧公葬在新郑,距离开封不足200里。
《欧阳志》家谱中的说法是,欧阳修去世后,是皇帝划出了一块地,“赐葬”在新郑。
家谱中记载:“其坟山地,东至山冈,西至山冈,南至大路,北至山冈,封高冢为记。”高冢周围,是赐给保护坟茔的土地,坟地连着土地,共有10顷(1000亩),土地免除所有的赋税、徭役。之后,敕修享堂,东西为庑殿,头殿和门殿各有三间,又批了18亩地,建立寺院,名为“欧坟寺”。
大臣赐葬在京畿之内,朝廷担心他们的子孙仍然留在原籍,或是迁徙到了其他地方,无人祭拜,因此下令建立寺庙,招募僧人,留下一处祭祀、守墓的居住地。
◎欧公一脉延续至今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公笔下的暮春景象,不免有几分孤寂。
落花深处,拜谒先贤。
一条窄窄的乡级公路延伸到一个小村落,公路北侧,就是陵园,公路南面,是大片翠绿的麦田,欧阳寺村气定神闲,立于广阔田野间。
陵园大门颇为醒目,绿色琉璃瓦间,浮现出一丝华丽的味道。大门上方,有欧阳修后裔、欧阳中石题写的“欧阳文忠公陵园”七个大字。
陵园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中殿、拜殿,殿两侧有东、西配殿。殿内分别陈列着欧阳修塑像、生平,祠堂内设有北宋王安石、苏轼、苏辙和曾巩等人祭欧阳文忠公碑,元、明、清重修欧阳文忠公墓及祠碑10多通。
穿过拜殿,就是欧阳修的家族墓群,竹林掩映,树影婆娑,墓冢累累。
两座高约5米的土冢并排而立,东侧为欧阳修之墓,西侧为其夫人薛氏之墓。欧阳修一生三娶,原配夫人胥氏17岁去世,二任夫人杨氏18岁去世,他31岁时在河南许昌娶了已故宰相薛奎之女,两人白头到老,生死相依。
欧公在此,陆续来陪伴的,有他的祖母李氏、长子欧阳发,次子欧阳奕,三子欧阳棐,四子欧阳辩,孙子欧阳愬等人。
《新郑县志》中说,原来的陵园,北依岗阜,丘陵起伏,东临溪谷,溪流淙淙,风景秀丽。墓地曾经古柏参天,郁郁葱葱,每当出现烟雾升腾的景象,不出三天,就会下起绵绵细雨,如烟如雾,蔚为神奇,清代称它“欧坟烟雨”。墓前原有韩琦撰写的墓志,苏辙撰写的神道碑,早已遗失。
旧时的陵园,碑碣林立,可惜在近代历次政治运动中惨遭破坏,40多通碑碣流失,900株古柏尽毁,仅存一株,守护至今。
陵园西南方向有座寺,就是欧阳寺,小村的名字由此而来。欧阳修的后代留居于此,祭扫墓地,之后发展为当地一个旺族,形成一个村庄。81岁的村民欧阳铁梁说,村子里有3000多口人,其中欧姓近200人。
欧阳修第34世孙、47岁的欧阳辉说,欧阳修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河北等北方地区,大概有40多世,而在欧阳修的故里永丰沙溪,只留存了一家人,一个嫡系子孙。
◎墓祠遭劫累圮累修
午后的陵园,一片寂静,樱花落满地。不由让人穿越千年,走进时间深处。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苏轼赞他的文章:“论大道似韩愈,议论政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朱熹称他为“文宗”。
欧阳修说过“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他的影响力颇为深远。陵园颓而复修,从未间断。一页页翻阅厚厚5卷的《欧阳志》,看到后人对他的种种怀念与敬仰。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户部员外郎方瑜,又给欧阳修的后人增加20亩田产,地产所得,全部用于祭祀之需。
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巡抚程祖洛等人复修陵园,在祠墓的东南角,增建8间瓦房,“令族人居此看守坟祠”;又捐出白银300两,在文忠公祠内建立义学,让欧阳修后代中那些没钱读书的孩子们,能够免费上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陵园突遭破坏,有人掘墓砸碑,照壁、垣墙倒塌,暖阁、牌位、祭台等设施和石人、石猪、石羊等石雕,大量被毁,仅存大殿、大门和东西厢房。庙祠破烂不堪,几成废墟。
陵园工作人员冯飞说,当年,有人打开欧阳修的墓地,掘进40米,看到的仍然是青砖严砌的隧道,不见墓室。这正应了司马光所说的,北宋安葬方式是凿隧式,隧道深而窄。掘墓者怕有不测,才停了下来。
1982年,陵园分批进行修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书双绝《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秋声赋》中有“草木无情,有时飘零”,认为人生的春天更不可能长驻。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屡遭诬蔑贬谪,却刚直不阿,不改其志。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政治革新的失败反而成就了文学经典,第二年,40岁的他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凝聚他丰富人生感悟和人格理想的《醉翁亭记》,打动人心,一问世便广为流传。朱熹在《考欧阳文忠公事迹》中说,《醉翁亭记》的石刻拓本“远近争传,疲于模打”,人们“过关”时拿着拓本送给监官,甚至“可以免税”。
欧阳修去世19年后,滁州太守王诏,委托苏轼的挚友刘季孙,想请苏轼书丹重刻《亭记》。苏轼小欧阳修30岁,是他的学生,自然慷慨应允,说自己“不可以辞”。苏轼先后书写了两体《亭记》:一是楷、行、草兼用字体写成的长卷,被称为草书《醉翁亭记》;另用大字楷书誊写,世称大字楷书《醉翁亭记》。大字楷书写成后,王诏请人刻石,立在了琅琊山间。楷书体流传甚广,其碑刻,人称“滁州碑”。
让人尤为惊喜的是,草书《醉翁亭记》长卷的碑刻,被保存在新郑的高拱祠堂内,与欧阳修墓地相距10公里,默默相望300年,真是冥冥之中有安排。
郑州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汤威讲述,草书长卷写成后,长期被人秘藏,得之者不轻易示人。元代赵孟頫,明代宋广、沈周、吴宽等先后为它题跋。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长卷为文渊阁大学士高拱所得。高拱如获至宝,立刻命其婿刘巡主持刻石永存。后来,刘巡携刻石回到鄢陵老家,立在刘氏家祠内。而高拱所得的长卷,又辗转到了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手中。张氏家族败落后,书卷转入宫中,不久在一场大火中消失。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新郑高拱的后代高有闻,看到鄢陵刻石磨损不清,就拿出家中珍藏的原拓本和自己写的一篇记事文,请工匠重新刻石,立在新郑的高氏家祠内,人称“新郑碑”。
鄢陵苏轼草书本《醉翁亭记》碑,人称“鄢陵碑”,早已不知所踪,仅存的孤品拓本,目前收藏在鄢陵档案馆。
1959年,郑州博物馆从新郑高拱祠堂内征集到这一刻石,作为镇馆之宝,珍藏展示。
细细观看,“新郑碑”共用长60厘米—90厘米、宽40厘米的24块青石所刻,包括《醉翁亭记》正文、苏轼自述、名人题跋三部分,刻工精湛,保存完整。苏轼所书,真、行、草诸体相间,字迹洒脱,浑然天成。赵孟頫在尾跋中赞曰:“潇洒纵横,外柔内刚,真所谓‘绵裹铁’。”
《醉翁亭记》一唱三叹,炉火纯青;苏轼书法跌宕起伏,气势如虹。两者珠联璧合,书文双绝。
欧公把坦荡和豪情,种植在山水深处,让它们长出了思想和灵魂。《醉翁亭记》也深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历久弥新。(记者 赵慎珠 绘图/王伟宾 摄影/赵慎珠)
这里,且不讨论事件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纠纷,也不涉及剧情反转等问题,只谈一个...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代表作,但在台湾“戒严时期”,岛内民众接触它的时候,它叫做《...
当日,位于北角的香港殡仪馆举行金庸的私人丧礼,翌日出殡。按照金庸生前意愿,丧礼...